建基金搭平台推服务
成立全国首只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搭建国内首个一站式、全天候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落户海淀;发布《中关村核心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在全市16个区县中率先成立“知识产权国际化交流基地”……2014年海淀区一系列创新举动,为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样本。据了解,2014年8月26日上线的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天猫商城”,目前已挂牌发布1300余项,成交110余项。
海淀区知识产权局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运用的模式创新,引导成立国内首只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运营基金由海淀出资20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共同促进知识产权商业化运营。基金成立获得业界及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美国福布斯新闻网进行了报道。基金首期额度2亿元,对金山、小米、TCL等高科技企业进行了首轮募资,一期已募集1亿元,进行了专利资产的研发及收购,搭建1000余人的发明家网络。
2014年,海淀区知识产权局建设了“中关村核心区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该平台承载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服务两大功能,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优质技术项目和科技服务资源。
该平台立足海淀、服务全国,为国内外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服务搭建全天候、一站式的公益性在线服务。据统计,平台上线以来,注册用户超过1000人,举办在线展会3场,平台项目(含专利)挂牌发布1300余项,挂牌金额2000余万元,成交110余项。
引入风险评议打开交往大门
在项目立项研发之前进行知识产权评议,是优化创新路径、规避市场风险的有力手段,海淀区知识产权局率先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评审过程中引入知识产权评议,按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申报流程及支持重点、产业需求,研究制定了评价指标及实施方案,完成评议项目141项,对项目的知识产权权属、布局、先进性、侵权风险等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涉及支持资金2亿元,进一步优化了核心区产业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国际交流是企业掌握国外知识产权、适应知识产权规则的重要渠道,海淀区知识产权局在全市16个区县中率先建立“知识产权国际化交流基地”,围绕核心区重点发展的“6+1”产业,面向核心区企业开展国外知识产权制度培训,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机制,与国际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作,在英国建立海外维权援助站点。主动走访怡和嘉业、颖泰嘉和等在美国被337调查的核心区企业,提供维权援助服务。
三年行动计划一年初见成效2014年,海淀区知识产权局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在全市出台首个区域知识产权规划—《中关村核心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五大专项行动,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发挥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14年前11个月,海淀区专利申请量突破4万件、获得授权超2万件,均占北京市的1/3以上;发明专利授权1.05万件,占全市半数以上。百度、小米两家企业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件,联想专利申请量超过2000件,在中关村6家“专利千件大户”企业中占据半壁江山。 |